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是導致子宮頸癌的頭號成因。有醫生稱,感染HPV後若未能自行痊癒,或會於5至10年內演變成子宮頸癌,建議應在9至14歲及未有性行為時接種疫苗,並籲家長勿因聽信接種等同鼓勵孩子過早發生性行為等謬誤,延礙接種時機。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黃天祐表示,HPV是經由性行為接觸傳播,它是一種涵蓋逾百種類型的病毒,其中至少14種屬高危類型,可引致子宮頸癌、肛門癌等,惟感染後可無明顯症狀。
非鼓勵過早性行為
黃解釋大部分人受感染後約半年內可自行清除病毒,但如免疫力較弱者,病毒未能被擊退留在體內,則有機會於5至10年內演變成子宮頸癌或其他癌症。如患者吸煙,演變速度會更快。他引述數據指出,約9成子宮頸癌及肛門癌個案是由常見的HPV病毒引致,故及早接種疫苗有效降低患病機率。
他續說,任何年齡也可接種疫苗,但最好在有性行為前,故9至14歲為最佳,當中11至12歲時接種產生的抗體最高。不過,有不少家長擔心為子女接種疫苗等同鼓勵他們過早發生性行為,他強調接種疫苗是一項健康保護措施,家長可同時灌輸正確性教育。他提醒15歲以下需分別接種2針疫苗,15以上則有3針,應按時接種以免疫苗失去效用,及後需重新接種。對於已發生性行為或感染HPV的人士亦應接種疫苗,黃說,「HPV中含多種病毒,即使疫苗無法對已感染的病毒起預防作用,亦能預防HPV中其他類型的病毒」。
記者︰胡靜嫻
編輯:黎家榮
美術:鄧建威
▲黃天祐(冼偉倫攝)
轉載自《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