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7月28日定為世界肝炎日,希望喚起全球關注這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肝炎是本港常見傳染疾病,可分甲、乙、丙、丁及戊型五類病毒性肝炎,當中乙、丙及丁型肝炎因患者可能持續多年無病徵,直至發展至肝硬化及肝癌才發現,也因此被稱為「隱形殺手」。
乙丙丁型肝炎可引發肝硬化及肝癌
一般而言,甲型及戊型肝炎經進食受污染食物及水感染;乙型及丙型肝炎可經性接觸、血液或體液傳播,丁型肝炎病毒無法獨立生存,需依附在乙型肝炎病毒才可在人體生存及繁殖。過去母嬰傳播是乙型肝炎主要染病途徑,但自1988年起,香港政府為所有初生嬰兒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大大減低初生嬰兒感染乙型肝炎機會。現時乙型及丙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或體液如與他人共用針筒注射毒品、在沒有安全措施下和感染者進行性接觸等而傳播。
位於右上腹的肝臟負責分解毒素,一旦感染肝炎,患者可能持續多年都沒有明顯症狀,只會感到右上腹「頂住、頂住」、食慾不按,皮膚和眼白發黃、小便茶色等。五大肝炎中,乙、丙及丁型肝炎可發展為肝硬化及肝癌等嚴重疾病,但往往發現時已經太遲,錯過求醫治療的黃金機會。
先進乙型肝炎藥物TAF副作用低
在本港,乙型肝炎非常普遍,根據一項研究顯示,約 50萬 1的香港人口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包括藝人劉德華等。大部分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康復,而且終生免疫,但部分患者會演變為慢性乙型肝炎,引發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等。故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定期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及抽血檢測肝功能、甲胎蛋白、病毒數量等,以確定是否需接受藥物治療。現時尚未有完全根治慢性乙肝的方法,但是醫學界已研發出可控制乙肝病毒的藥物,當中最新的乙肝口服藥有效抑制病毒,包括因替卡韋(Entecavir) 和替諾福韋(Tenofovir,TDF) 兩種,前者和較早期的乙型肝炎藥物會有抗藥問題;後者分為TDF及更先進的TAF兩個配方,TAF不會像TDF般有機會出現影響腎功能及骨質疏鬆等副作用。
丙型肝炎服藥最長12星期可斷尾
至於丙型肝炎亦已研發全新口服抗病毒藥物,療程8至12星期,痊癒率逾90%,可成功清除病毒,減低肝病惡化及患肝癌的風險。另外,就醫治甲及戊型肝炎上,現時治療以舒緩症狀為主,暫未有專用藥物。至於丁型肝炎暫未有治癒方法,但可用干擾素皮下注射至少四十八星期,減低惡化風險。
在預防方面,醫學界已研發出針對甲及乙型肝炎的疫苗,而乙型肝炎疫苗可同時預防丁型肝炎。雖然近年本港初生嬰兒患上乙型肝炎大大減少,但要留意新移民婦女可能未有注射乙肝疫苗,她們帶病毒感染下一代風險較高,當局宜跟進找出隱患,一起為達致2030年前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