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遊前做足準備 旅遊傳染病你不可不知

近日包括日本、南韓等多個國家逐步解除或放寬旅遊禁令,令一向喜歡旅遊的港人蠢蠢欲動,不過市民計劃外遊前要注意四大類別的外遊傳染病,並需因應目的地的健康風險,預早接種預防疫苗,才能玩得盡興。

最常見旅遊傳染病,首推腸胃炎痾嘔不適,如飲用受污染的水,或進食含細菌或寄生蟲的生果和食物,亦有機會患上痢疾或霍亂,導致嚴重腸胃感染。

蚊叮蟲咬可致瘧疾登革熱 嚴重可致命

至於第二類常見旅遊傳染病,則與蚊叮蟲咬引發疾病有關。瘧疾是由瘧蚊所傳播的瘧原蟲所引起的疾病,潛伏期約為7至30天,常見於南美洲及非洲等地,當中惡性瘧疾可致命,近期本港亦錄得大量輸入個案。至於登革熱亦是由蚊子傳播,建議穿長袖衫和長褲,外出時用蚊怕水塗在外露部位。

不安全性行為致感染性病

至於第三類則是外遊時透過性接觸感受疾病。曾有中年男士到日本旅遊時回港後出疹及發燒,初時以為是一般感染或敏感,但是後來病況急轉直下,更出現淋巴核脹大及頭痛等腦膜炎病徵,再仔細問診後,才發現他曾在日本進行過非安全性行為,經過進一步抽血檢查,最後確診感染急性愛滋病,幸好立即能對症下藥才能保命。

第四種旅遊傳染病並非一般的感染途徑,情況比較少見,如曾有患者到非洲參加三項鐵人賽,但因腳部有傷口而在當地湖泊感染到遭鼠尿污染的鈎端螺旋體病,出現高燒徵狀。

猴痘傳染力高

今年全球爆發猴痘罕見傳染病,至今已有數十國家錄得五萬個案,猴痘主要透過感染者的唾液或膿液傳播,比如共用被沾染的床單、毛巾,即使沒進行親密接觸,亦可能因接觸到分泌物而感染。現時本港亦有傳入個案,症狀與天花相似,如出現發燒、劇烈頭痛、淋巴結腫大、身體出現皮疹等,但病情較輕微。病徵會持續14至21天,通常會自行痊癒,故大家不用過份擔心。

預防疫苗及藥物 安全至上

其實旅遊是開心事,要玩得放心,出發前接種預防疫苗或服用預防藥物是最佳方法,曾有患者去非洲旅遊不幸感染瘧疾致嚴重腹瀉,他事前未有服用預防藥物,回港求醫卻未透露旅遊史及沒有安排抽血檢驗,最後因腦部功能受損而致命,十分可惜。

日本腦炎及甲型肝炎的傳染病,這些都有預防疫苗可注射。而近年興起生態遊,市民有機會感染血吸蟲病或瘋狗症。另外,南美洲亦是新興熱點,但當地盛行因蚊叮而引致的黃熱病,現時只有衛生署轄下旅遊健康中心兩間診所提供相關疫苗。

回港檢疫發燒要留意

完成旅程回港接受檢疫,亦要小心留意身體健康情況,最主要是有沒有發燒,因為發燒是最常見出現感染後人體啟動防禦機制的訊號,其次是有沒有腹瀉嘔吐,因為這是感染腸胃毛病的徵狀,一般在感染1至2天內發病。另外,有些傳染病的潛伏期較長,如旅程中感染瘧疾或登革熱,兩者潛伏期可達14天,可能在回港完成檢疫仍未發病,所以提醒市民若外遊後發病,緊記求醫時主動告知醫生旅遊經歷,有助醫生盡快斷症。

(轉載自2022年10月 iMoney 智富雜誌 《談天說症》專欄)

Privacy | Terms of Use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