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不等于爱滋,不安全性行为才是感染源头

距离全球首宗通报爱滋病毒感染个案已超过40年,外界普遍认为同性恋者是高危族群,令患者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及偏见。事实上感染爱滋病的关键是不安全性行为,无论男男性接触者及异性性接触者均有机会感染,希望令外界逐渐放下成见,齐创共融社会。

本港首宗爱滋病病毒感染个案始于1984年。截至2022年第二季,卫生署共接获11, 442宗爱滋病病毒感染呈报个案。国际数据显示,爱滋病毒感染者主要是男男性接触者,香港的情况亦然,于2021年本港的爱滋病毒感染呈报的400多宗个案中,大部份为年龄介乎20至49岁的男性,男男性接触者占超过5成。

肛交易受损 感染率高达1比90

男男性接触者确实较大机会感染爱滋病毒,但是与他们的性倾向是绝无关联的。爱滋病毒是经由爱滋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等体液来传播,没有使用安全套的肛交便是其中一种非常高风险的传播行为。肛门并非性器官,较狭窄亦缺乏润滑的构造,容易因性器官磨擦而导致流血受伤,让爱滋病毒有机会侵入,若过程中,进入一方没使用避孕套,受者感染机会大增。

不过肛交不只限于男男性接触者或同性恋人士,异性恋者也可能尝试,所以不安全性行为才是真正感染主因。研究发现,肛交过程中,若进入一方感染爱滋病毒及没使用安全套,受者感染比率达1比90,即90人中有1人有机会感染爱滋病毒。更危险情况是,如果肛交过程中伴侣作出射精行为,受者感染机会提高至1比60。

另一个男男性接触者感染率较高原因,可能与多于一个性伴侣,及近年兴起「药爱」有关,即性行为过程中使用药物增加刺激感,但神智受影响下降低安全意识,及未使用安全套,增加感染机会。

爱滋病新观念U=U 打破大众恐惧

多年来,外间将「同志」和「爱滋」画上等号,令患者承受沉重压力和不必要的歧视。部份患者求医时十分避忌,曾有患者取药时怕被人看到药物,或避免将药物带回家后被家人发现,取药后即时拆去包装。以往患者每日需服用很多药物 (俗称「鸡尾酒治疗法」),幸好随着医学进步,近年药物推陈出新,一粒药丸只是指甲般大小,每日一粒服一次,疗效亦愈见理想。

恐惧偏见,源于误解,过去爱滋病被视为不治之症及高传染性,但医学界近年提出的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概念,证实感染者按时服药后,体内的病毒载量会被抑制至不能侦测的水平,即代表感染者不会将病毒传染开去,甚至可以生儿育女,过着和常人无异的生活。爱滋病毒从来就不分同性恋或异性恋,希望社会能更正视问题,多了解及减歧视,才能终极遏止爱滋病。

(转载自2022年11月 iMoney 智富杂志 《谈天说症》专栏)

Privacy | Terms of Use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