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荒时期如何使用口罩?

口罩荒时期如何使用口罩?

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 会长
感染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 黄天佑医生

《新英伦医学杂志》于1月30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及一名中国人从上海到德国开会,于疾病潜伏期间,传染新型冠状病毒给两名德国同事,另两名确诊德国同事没与中国病人接触,相信是从德国同事感染到病毒[1]。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和这名中国病患者接触期间,病患者是 没有呼吸道 症状的。再者,香港大学发表了一篇在《针刺》杂志的文章,谈及一个六人家庭,其中一个受感染的小孩也是没有症状的,另两人入院时没有发烧 [2]。暂时不知道没症状或轻微症状人士占整体受感染者的比率,以及无症状者散播病毒的能力,但整体而言,这跟2003年沙士的情况很不同,因为大部分沙士病人有发烧症状,以及他们体内病毒最高峰时是从有症状的第二个星期开始,这段时间也是他们最容易感染其他人的时刻,这解释了为什么当年很多医䕶人员是在照料这批病人入院期间才受感染的。

另一特别现象,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致的肺炎很少明显地影响上呼吸道,有一些病人被确诊时肺部已经有感染的迹象,另有些报告显示患者的普通X光肺片亦显示不到明显肺炎病征。

根据这些种种奇特因素,如果确定为病毒的特性,将会给防控这种传染病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一向以来用在边境的检查或在医疗机构分流病人的指标,主要是靠发烧这症状来有效区别可能受感染者,以作迅速隔离及测试,去达致围堵病毒的作用,希望能及时将小火扑熄。但如果没有明显病征的人也有传染性的话,如果要完全不被感染,基本上就只有不能接触任何人,这当然是不可行的!退而求其次的策略,便是实行社交距离化 (social distancing),即是避免形成或到访人流紧密的地方。另一方法是遮盖每一个人可能会将病毒排出体外的气道,即是适当地使用口罩遮盖鼻子和口部,。谁知道佩戴口罩亦不是能百分之百有效保护的!但当每个人都戴上口罩共处一室时,病毒可从一人传他人的机会便相对减少了。相反,如果是不正确地佩戴口罩,例如露出鼻孔,这样就不能避免人家的飞沫从自己的鼻子吸入,戴上口罩就形同虚设,不能全面发挥保护作用。

既然口罩是有效的自保工具,但如今在口罩短缺的情况下,民间绞尽脑汁和创意,「发明」不同「消毒」或循环再用口罩的方法。谁知道三层外科口罩虽看似简单,但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用:外层为防水层,中间为过滤网,内层为吸水层。这些外科口罩设计原意是为一次性用完即弃,所以用任何以热力、化学物质、或辐射去处理这些口罩,都大有可能会损坏表层或过滤网的结构,而影响口罩阻隔液体或飞沫粒通过的功能。早在2006年,美国医学权威机构Institute of Medicine研究在准备流感大流行时,已考虑到当口罩数量不够使用时,循环再用口罩的可行性[3]。经过专家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结论是暂时没有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为外科口进行消毒而循环再用。专家报告内文亦有提到,如于供应严重短缺的时候,当同一个人用的口罩如在没损坏、浸湿或非呼吸困难的前提下,亦可再次使用。有市民更奇想了一些保存口罩方法,例如用新的信封把口罩放内备用,或放干净纸巾在吸水内层上,用完扔掉湿透了的纸巾。这不失为较有效延长使用口罩的方法,但请紧记,千万不要辗转将外面和内面调换放纸巾或放入信封,因为这会直接将细菌和病毒黏附在口罩内层 。希望香港尽快有充足的口罩供应,市民便不需要用 此方法。

亦有很多病人问我,用N95 密封式口罩或呼吸器可行吗?其实这些口罩是设计给工业或医疗环境工作下使用的。在配合佩戴者的面形以达致密封效果的情况下,这些口罩能发挥阻隔95%空气微粒的功效。 N95是可作外科口罩用的,但如果因防患感染而长期佩戴N95,可能会出现缺氧或二氧化碳积聚的情况,有些人会出现头晕或头痛的现象,亦看到有人因为戴N95令面部不舒服,而不自觉地用手去调整口罩,将手部表面的细菌或病毒带进口罩内,而得到感染。

俗称「猪嘴」的N100呼吸器,是可循环再用的。其塑胶部分每次用完之后都需要彻底消毒,要有效地清洁,这步骤对一般市民来说是比较高难度,因为如果不小心把呼吸器外面的病毒带进呼吸罩的里面,就有机会从呼吸滤罐吸入病毒而引致感染。

至于过期口罩方面,相信很多人家里还可能一直积存了于2003年沙士期间购买的口罩。一般的外科口罩有效保质期为三年,当然要视乎储藏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和湿度等,但基本上口罩的防水涂层和过滤网功能,是会随着时间而降低其保护性的。如果看见有明显的霉点就更不宜使用,立刻扔掉。

参考文献:
[1] Rothe C et al.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nfection from an Asymptomatic Contact in German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30 Jan 2020. DOI: 10.1056/NEJMc2001468
[2] Chan JFW et al.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24 Jan 2020.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154-9 (2020).
[3] Institute of Medicine. 2006. Reusability of Facemasks During an Influenza Pandemic: Facing the Flu.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https://doi.org/10.17226/11637.

转载自《信报》

Privacy | Terms of Use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