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荒時期如何使用口罩?

口罩荒時期如何使用口罩?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 會長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 黃天祐醫生

《新英倫醫學雜誌》於1月30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及一名中國人從上海到德國開會,於疾病潛伏期間,傳染新型冠狀病毒給兩名德國同事,另兩名確診德國同事沒與中國病人接觸,相信是從德國同事感染到病毒[1]。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和這名中國病患者接觸期間,病患者是 沒有呼吸道 症狀的。再者,香港大學發表了一篇在《針刺》雜誌的文章,談及一個六人家庭,其中一個受感染的小孩也是沒有症狀的,另兩人入院時沒有發燒 [2]。暫時不知道沒症狀或輕微症狀人士佔整體受感染者的比率,以及無症狀者散播病毒的能力,但整體而言,這跟2003年沙士的情況很不同,因為大部分沙士病人有發燒症狀,以及他們體內病毒最高峰時是從有症狀的第二個星期開始,這段時間也是他們最容易感染其他人的時刻,這解釋了為什麼當年很多醫䕶人員是在照料這批病人入院期間才受感染的。

另一特別現象,是新型冠狀病毒引致的肺炎很少明顯地影響上呼吸道,有一些病人被確診時肺部已經有感染的跡象,另有些報告顯示患者的普通X光肺片亦顯示不到明顯肺炎病徵。

根據這些種種奇特因素,如果確定為病毒的特性,將會給防控這種傳染病帶來巨大的挑戰,因為一向以來用在邊境的檢查或在醫療機構分流病人的指標,主要是靠發燒這症狀來有效區別可能受感染者,以作迅速隔離及測試,去達致圍堵病毒的作用,希望能及時將小火撲熄。但如果沒有明顯病徵的人也有傳染性的話,如果要完全不被感染,基本上就只有不能接觸任何人,這當然是不可行的!退而求其次的策略,便是實行社交距離化 (social distancing),即是避免形成或到訪人流緊密的地方。另一方法是遮蓋每一個人可能會將病毒排出體外的氣道,即是適當地使用口罩遮蓋鼻子和口部,。誰知道佩戴口罩亦不是能百分之百有效保護的!但當每個人都戴上口罩共處一室時,病毒可從一人傳他人的機會便相對減少了。相反,如果是不正確地佩戴口罩,例如露出鼻孔,這樣就不能避免人家的飛沫從自己的鼻子吸入,戴上口罩就形同虛設,不能全面發揮保護作用。

既然口罩是有效的自保工具,但如今在口罩短缺的情況下,民間絞盡腦汁和創意,「發明」不同「消毒」或循環再用口罩的方法。誰知道三層外科口罩雖看似簡單,但每一層都有特定的功用:外層為防水層,中間為過濾網,內層為吸水層。這些外科口罩設計原意是為一次性用完即棄,所以用任何以熱力、化學物質、或輻射去處理這些口罩,都大有可能會損壞表層或過濾網的結構,而影響口罩阻隔液體或飛沫粒通過的功能。早在2006年,美國醫學權威機構Institute of Medicine研究在準備流感大流行時,已考慮到當口罩數量不夠使用時,循環再用口罩的可行性[3]。經過專家深入的研究和討論,結論是暫時沒有一種有效和安全的方法為外科口進行消毒而循環再用。專家報告內文亦有提到,如於供應嚴重短缺的時候,當同一個人用的口罩如在沒損壞、浸濕或非呼吸困難的前提下,亦可再次使用。有市民更奇想了一些保存口罩方法,例如用新的信封把口罩放內備用,或放乾淨紙巾在吸水內層上,用完扔掉濕透了的紙巾。這不失為較有效延長使用口罩的方法,但請緊記,千萬不要輾轉將外面和內面調換放紙巾或放入信封,因為這會直接將細菌和病毒黏附在口罩內層 。希望香港盡快有充足的口罩供應,市民便不需要用 此方法。

亦有很多病人問我,用N95 密封式口罩或呼吸器可行嗎?其實這些口罩是設計給工業或醫療環境工作下使用的。在配合佩戴者的面形以達致密封效果的情況下,這些口罩能發揮阻隔95%空氣微粒的功效。N95是可作外科口罩用的,但如果因防患感染而長期佩戴N95,可能會出現缺氧或二氧化碳積聚的情況,有些人會出現頭暈或頭痛的現象,亦看到有人因為戴N95令面部不舒服,而不自覺地用手去調整口罩,將手部表面的細菌或病毒帶進口罩內,而得到感染。

俗稱「豬嘴」的N100呼吸器,是可循環再用的。其塑膠部分每次用完之後都需要徹底消毒,要有效地清潔,這步驟對一般市民來說是比較高難度,因為如果不小心把呼吸器外面的病毒帶進呼吸罩的裏面,就有機會從呼吸濾罐吸入病毒而引致感染。

至於過期口罩方面,相信很多人家裏還可能一直積存了於2003年沙士期間購買的口罩。一般的外科口罩有效保質期為三年,當然要視乎儲藏的環境因素包括溫度和濕度等,但基本上口罩的防水塗層和過濾網功能,是會隨着時間而降低其保護性的。如果看見有明顯的霉點就更不宜使用,立刻扔掉。

參考文獻:
[1] Rothe C et al.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nfection from an Asymptomatic Contact in German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30 Jan 2020. DOI: 10.1056/NEJMc2001468
[2] Chan JFW et al.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24 Jan 2020.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154-9 (2020).
[3] Institute of Medicine. 2006. Reusability of Facemasks During an Influenza Pandemic: Facing the Flu.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https://doi.org/10.17226/11637.

轉載自《信報》

Privacy | Terms of Use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