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不等於愛滋,不安全性行為才是感染源頭

距離全球首宗通報愛滋病毒感染個案已超過40年,外界普遍認為同性戀者是高危族群,令患者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及偏見。事實上感染愛滋病的關鍵是不安全性行為,無論男男性接觸者及異性性接觸者均有機會感染,希望令外界逐漸放下成見,齊創共融社會。

本港首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始於1984年。截至2022年第二季,衞生署共接獲11, 442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呈報個案。國際數據顯示,愛滋病毒感染者主要是男男性接觸者,香港的情況亦然,於2021年本港的愛滋病毒感染呈報的400多宗個案中,大部份為年齡介乎20至49歲的男性,男男性接觸者佔超過5成。

肛交易受損 感染率高達1比90

男男性接觸者確實較大機會感染愛滋病毒,但是與他們的性傾向是絕無關聯的。愛滋病毒是經由愛滋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等體液來傳播,沒有使用安全套的肛交便是其中一種非常高風險的傳播行為。肛門並非性器官,較狹窄亦缺乏潤滑的構造,容易因性器官磨擦而導致流血受傷,讓愛滋病毒有機會侵入,若過程中,進入一方沒使用避孕套,受者感染機會大增。

不過肛交不只限於男男性接觸者或同性戀人士,異性戀者也可能嘗試,所以不安全性行為才是真正感染主因。研究發現,肛交過程中,若進入一方感染愛滋病毒及沒使用安全套,受者感染比率達1比90,即90人中有1人有機會感染愛滋病毒。更危險情況是,如果肛交過程中伴侶作出射精行為,受者感染機會提高至1比60。

另一個男男性接觸者感染率較高原因,可能與多於一個性伴侶,及近年興起「藥愛」有關,即性行為過程中使用藥物增加刺激感,但神智受影響下降低安全意識,及未使用安全套,增加感染機會。

愛滋病新觀念U=U  打破大眾恐懼

多年來,外間將「同志」和「愛滋」畫上等號,令患者承受沉重壓力和不必要的歧視。部份患者求醫時十分避忌,曾有患者取藥時怕被人看到藥物,或避免將藥物帶回家後被家人發現,取藥後即時拆去包裝。以往患者每日需服用很多藥物 (俗稱「雞尾酒治療法」),幸好隨著醫學進步,近年藥物推陳出新,一粒藥丸只是指甲般大小,每日一粒服一次,療效亦愈見理想。

恐懼偏見,源於誤解,過去愛滋病被視為不治之症及高傳染性,但醫學界近年提出的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概念,證實感染者按時服藥後,體內的病毒載量會被抑制至不能偵測的水平,即代表感染者不會將病毒傳染開去,甚至可以生兒育女,過著和常人無異的生活。愛滋病毒從來就不分同性戀或異性戀,希望社會能更正視問題,多了解及減歧視,才能終極遏止愛滋病。

(轉載自2022年11月 iMoney 智富雜誌 《談天說症》專欄)

Privacy | Terms of Use |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