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是香港十大常見的致命婦女癌症之一,而接種HPV 疫苗是既安全又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衞生署將由2019/2020 學年起,為合資格的適齡小五/ 小六女童接種兩劑HPV 疫苗,引起家長間的熱烈討論。為了解答家長對接種疫苗的各種疑慮,今期特別訪問了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會長黃天祐,講解有關疫苗的資訊。
HPV 全名為Human Papilloma Virus,中文譯作人類乳頭瘤病毒,普遍透過皮膚接觸及性接觸傳播,是最常見的性病。黃醫生表示,「HPV 病毒共有約百多種,其中約有40 種可感染人類的生殖器官,主要經由性接觸傳播,男女均有感染風險。其中15 種屬高風險類別如16、18 型,持續感染這些高風險類別的HPV 病毒,將可能引發一些癌前病變,其餘的低風險類別病毒可引致性病疣。研究指出子宮頸癌、陰道癌、肛門癌、陰莖癌、口腔癌及咽喉癌等癌症,與HPV 高風險病毒關係密切,因此預防HPV 病毒感染,就能有效防止患上以上癌症。」
感染HPV 病毒者一般並無明顯症狀,即使進行檢查,如果病毒處於休眠狀態,亦未必能確診感染。黃醫生表示,「身體免疫能力正常的話,有機會能將HPV 病毒完全消除,但病毒亦可能潛伏在細胞內,而不會出現任何病徵,因此許多人感染了而不自知,而且HPV 病毒可以潛伏在人體內十至二十年時間,到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時才發病。因此很難推斷患者是何時受到感染。外國有研究顯示,首次性行為後半年內,有至少一半的青年出現曾受HPV 病毒感染的跡象,接種疫苗可說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HPV 疫苗接種安全而有效
目前香港共有三款已註冊的HPV 疫苗,分別為2 價、4 價及9 價疫苗,其中以9 價疫苗防癌效果最佳,接種者會對9 種能引致癌前病變的高危病毒產生終生免疫力。研究顯示,疫苗在從未感染HPV 的女性身上最有效,適合未曾有性行為的女性,最早可以9 歲接種,15 歲以下接種2 劑疫苗即可,15 歲或以上則需要3 劑。
由於HPV 疫苗屬於少數能有效以疫苗防癌的方法,因此有愈來愈多國家廣泛推行HPV 疫苗計劃。接種HPV 疫苗能大大減低經感染致癌症的病毒,而衞生署將由2019/2020 學年起,為合資格的適齡小五/ 小六女童接種兩劑HPV 疫苗。黃醫生指出,「近年不少先進國家如英國及澳洲等,將男性納入疫苗計劃之中,原因是高危HPV 病毒幾乎必然是經性接觸於男女間相互傳播,病毒才得以四散;如果男性同時接種HPV 疫苗,便可在女性接種機率不太理想的情況下亦可提高男女接觸的群體免疫力。另外,約有10% 男性有機會與同性進行性行為,如果只將女性納入疫苗計劃,保障就不夠全面。在小學階段,當男生仍未確定性傾向時已替他們接種疫苗方為上策。」其中澳洲由2013 年將HPV 疫苗計劃擴展至男性,5 年後研究人員發現21 歲以下的年青人感染性病疣的機率大幅降低,出現癌前病變的機率亦減少,數據證明男女注射HPV 疫苗,確能大大減少傳播病毒的機率。
於某些國家如日本,曾有關於疫苗副作用的流言廣泛流傳,最終出現公眾恐慌,以致整個HPV 疫苗計劃失敗告終。黃醫生澄清:「HPV 疫苗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絕對安全,並不會引致坊間流傳的副作用。有家長憂慮推出學童HPV 疫苗計劃,等同鼓勵青少年進行過早性行為。事實上,愈早接種HPV 疫苗,預防效果愈好,再配合正確的性教育才是良策。」
仍需進行抹片篩查
雖然接種HPV 疫苗能有效預防子宮頸癌,黃醫生提醒,對於已有性經驗的女性,接種HPV 疫苗並不能代替子宮頸癌篩查。「25 歲以上或有性經驗的女性,仍要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查,因為疫苗未能百分百防止接種者感染高危類別的HPV 病毒。作為預防子宮頸癌的第二道防線,定期進行抹片篩查能防患於未然。有以下高危因素的人士,包括有多位性伴侶、過早有性行為、曾經感染性病、免疫功能低下(如曾接受移植手術、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吸煙人士、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士)等,則更加要密切進行檢查。」
除了子宮頸癌,肛門癌亦不容忽視。研究發現,在美國因肛門癌而死亡的人數,於過去15 年增長了兩倍,而九成肛門癌與HPV 感染有關,黃醫生表示,「很多人誤以為肛交才會導致肛門感染HPV 病毒,實際上即使進行普通性行為,女性陰道感染了HPV 病毒後,有機會於如廁清潔時,將病毒帶到肛門位置。英國、美國及澳洲等國家已開始為高風險人士,包括愛滋病患者、有男男性接觸人士、曾進行器官移植及服食抗排斥藥患者、長期服用抑壓免疫系統藥物之患者、曾患上子宮頸癌、陰道及陰唇癌及前期癌變的女性等,進行肛門癌的篩查計劃,透過肛探、抹片及高解像度肛門鏡(High resolution anoscopy)等方法進行檢查,不過長遠來說,還是以注射HPV 疫苗作預防最為重要。」
(資料由黃天祐醫生提供)
HPV疫苗能夠減低患子宮頸癌及肛門癌的風險,無論是男性或女性亦應盡早接種。
轉載自《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