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是香港十大常见的致命妇女癌症之一,而接种HPV 疫苗是既安全又有效预防子宫颈癌的方法,卫生署将由2019/2020 学年起,为合资格的适龄小五/ 小六女童接种两剂HPV 疫苗,引起家长间的热烈讨论。为了解答家长对接种疫苗的各种疑虑,今期特别访问了感染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会长黄天祐,讲解有关疫苗的资讯。
HPV 全名为Human Papilloma Virus,中文译作人类乳头瘤病毒,普遍透过皮肤接触及性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性病。黄医生表示,「HPV 病毒共有约百多种,其中约有40 种可感染人类的生殖器官,主要经由性接触传播,男女均有感染风险。其中15 种属高风险类别如16、18 型,持续感染这些高风险类别的HPV 病毒,将可能引发一些癌前病变,其余的低风险类别病毒可引致性病疣。研究指出子宫颈癌、阴道癌、肛门癌、阴茎癌、口腔癌及咽喉癌等癌症,与HPV 高风险病毒关系密切,因此预防HPV 病毒感染,就能有效防止患上以上癌症。」
感染HPV 病毒者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即使进行检查,如果病毒处于休眠状态,亦未必能确诊感染。黄医生表示,「身体免疫能力正常的话,有机会能将HPV 病毒完全消除,但病毒亦可能潜伏在细胞内,而不会出现任何病征,因此许多人感染了而不自知,而且HPV 病毒可以潜伏在人体内十至二十年时间,到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因此很难推断患者是何时受到感染。外国有研究显示,首次性行为后半年内,有至少一半的青年出现曾受HPV 病毒感染的迹象,接种疫苗可说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HPV 疫苗接种安全而有效
目前香港共有三款已注册的HPV 疫苗,分别为2 价、4 价及9 价疫苗,其中以9 价疫苗防癌效果最佳,接种者会对9 种能引致癌前病变的高危病毒产生终生免疫力。研究显示,疫苗在从未感染HPV 的女性身上最有效,适合未曾有性行为的女性,最早可以9 岁接种,15 岁以下接种2 剂疫苗即可,15 岁或以上则需要3 剂。
由于HPV 疫苗属于少数能有效以疫苗防癌的方法,因此有愈来愈多国家广泛推行HPV 疫苗计划。接种HPV 疫苗能大大减低经感染致癌症的病毒,而卫生署将由2019/2020 学年起,为合资格的适龄小五/ 小六女童接种两剂HPV 疫苗。黄医生指出,「近年不少先进国家如英国及澳洲等,将男性纳入疫苗计划之中,原因是高危HPV 病毒几乎必然是经性接触于男女间相互传播,病毒才得以四散;如果男性同时接种HPV 疫苗,便可在女性接种机率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亦可提高男女接触的群体免疫力。另外,约有10% 男性有机会与同性进行性行为,如果只将女性纳入疫苗计划,保障就不够全面。在小学阶段,当男生仍未确定性倾向时已替他们接种疫苗方为上策。」其中澳洲由2013 年将HPV 疫苗计划扩展至男性,5 年后研究人员发现21 岁以下的年青人感染性病疣的机率大幅降低,出现癌前病变的机率亦减少,数据证明男女注射HPV 疫苗,确能大大减少传播病毒的机率。
于某些国家如日本,曾有关于疫苗副作用的流言广泛流传,最终出现公众恐慌,以致整个HPV 疫苗计划失败告终。黄医生澄清:「HPV 疫苗已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认证,绝对安全,并不会引致坊间流传的副作用。有家长忧虑推出学童HPV 疫苗计划,等同鼓励青少年进行过早性行为。事实上,愈早接种HPV 疫苗,预防效果愈好,再配合正确的性教育才是良策。」
仍需进行抹片筛查
虽然接种HPV 疫苗能有效预防子宫颈癌,黄医生提醒,对于已有性经验的女性,接种HPV 疫苗并不能代替子宫颈癌筛查。「25 岁以上或有性经验的女性,仍要接受子宫颈抹片筛查,因为疫苗未能百分百防止接种者感染高危类别的HPV 病毒。作为预防子宫颈癌的第二道防线,定期进行抹片筛查能防患于未然。有以下高危因素的人士,包括有多位性伴侣、过早有性行为、曾经感染性病、免疫功能低下(如曾接受移植手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吸烟人士、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士)等,则更加要密切进行检查。」
除了子宫颈癌,肛门癌亦不容忽视。研究发现,在美国因肛门癌而死亡的人数,于过去15 年增长了两倍,而九成肛门癌与HPV 感染有关,黄医生表示,「很多人误以为肛交才会导致肛门感染HPV 病毒,实际上即使进行普通性行为,女性阴道感染了HPV 病毒后,有机会于如厕清洁时,将病毒带到肛门位置。英国、美国及澳洲等国家已开始为高风险人士,包括爱滋病患者、有男男性接触人士、曾进行器官移植及服食抗排斥药患者、长期服用抑压免疫系统药物之患者、曾患上子宫颈癌、阴道及阴唇癌及前期癌变的女性等,进行肛门癌的筛查计划,透过肛探、抹片及高解像度肛门镜(High resolution anoscopy)等方法进行检查,不过长远来说,还是以注射HPV 疫苗作预防最为重要。」
(资料由黄天祐医生提供)
HPV疫苗能够减低患子宫颈癌及肛门癌的风险,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亦应尽早接种。
转载自《信报》